▲据《泰晤士报》报道称,英国首相约翰逊正考虑追随美国,“外交抵制”明年的北京冬奥会。11月22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对此作出回应。图/外交部网站
11月20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称,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正考虑追随美国,“外交抵制”明年的北京冬奥会。随后,路透社等多家外媒转载了这一说法。 报道称,有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在幕后推动这一行动的人,是英国外交大臣伊丽莎白·特拉斯。不过与特拉斯关系密切的消息人士又否认了这一说法,称其没有发表观点。 英国首相府唐宁街10号则更为谨慎。英国路透社11月22日报道称,英国首相发言人22日表示,英国尚未决定派谁代表政府出席冬奥运,但首相约翰逊不支持抵制体育运动的做法。 信息乱,概念也乱。先不说信息之间的相互矛盾,啥叫“外交抵制”,恐怕报道的人也定义不清楚。 不过,无风不起浪,在这件事上,确实有推动相关“议程”的人。我们看一看是些什么人炮制了这场闹剧。
美国国会政客是先锋 这个话题引发关注,源于美国总统拜登当地时间11月18日在白宫回应记者关于冬奥会时的一句话。拜登在回答美国是不是会考虑对冬奥会进行某种抵制时说:“这是我们正在考虑的。” 但是,当地时间19日,当被要求提供相关的更多细节时,白宫发言人普萨基回答又称,“今天没有新消息,这表明还没有最终决定。”她还表示,拜登会在什么时候做出决定,她没有具体的时间表。
与白宫的含糊其辞躲躲闪闪相比,发出更大噪声的是美国国会的政客。早在今年2月,一些共和党人就在参众两院都提出提案,谋求更换冬奥会的主办国家。上个月,美国参议院两党议员又推出了一项提案,要求美国国务院不对参加冬奥会的美国政府雇员提供“支持或便利”。推动这件事的人是共和党人、参议员罗姆尼。 罗姆尼是2012年美国大选时的共和党候选人之一,在政治表达上经常摇摆。比如,在2002年担任盐湖城冬奥会组委会主席的时候,表示过支持北京申办奥运会。但在参加2012年大选的时候,又说只要胜选上任,就会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 此外被点名的还有民主党人、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共和党众议员迈克尔·华尔兹、共和党参议员科顿等人。 不知道这些人推动抵制冬奥,是认真的还是为了明年的中期选举塑造形象?
欧洲也是议会政客先挑事 在欧洲,欧洲议会在今年7月初通过了不具强制力的决议,呼吁欧盟及成员国的官员不要出席冬奥会。这个决议没有引起外界多少注意。 而英国这两天被关注,是因为在拜登模棱两可地回答记者提问后,五名英国保守党政客立刻跟风致信约翰逊,要求他禁止英国官方外交代表出席冬奥会。 那为什么会点名说英国外交大臣伊丽莎白·特拉斯在幕后推动此事呢?这里我们说说特拉斯此人。
▲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资料图。图/新华社
特拉斯是近年来英国蹿升速度最快的政客。她2010年才进入议会,在短短11年里,就已经先后在教育部、司法部当主官,后来又当过环境与食品大臣、国际贸易大臣、外交大臣等重要职位。基本两年换一次岗。2014年她还在教育部工作时,访问过中国,主要了解为什么中国孩子的数学好,并邀请上海的数学老师到英国去“传道授业解惑”。 特拉斯是印太战略的积极支持者。特别支持美英澳三国安全机制。这或许是因为,只有支持这个机制,英国才能找到在印太地区刷存在感的理由,同时成为她的政绩。也有一些舆论认为,她已经成为未来英国首相的人选之一,前提是能刷出政绩来。 不管是不是特拉斯在幕后推动了此事,这倒是符合她目前的职位和政治人设。
多数美国民众反对“消费”冬奥会 有点尴尬的是,虽然美欧有一些政客在煽风点火,但多数民众并不买账。此前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约三分之二的美国人反对抵制北京冬奥会。 美国奥委会的态度也比较明确。美国奥委会首席执行官赫什兰德早先在写给国会议员的一封信中说,“对奥运会和残奥会的运动员抵制,不是地缘政治问题的解决方案”,抵制奥运会“没有一个令人鼓舞的历史”。 赫什兰德还表示,“新一代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运动员正在为代表美国参加2022年北京奥运会做着艰苦的准备。请给他们这个机会。他们不应当在美国能否参加奥运会的不确定性的笼罩下进行训练。” 美国奥委会主席苏珊·莱昂斯也表示,不支持运动员抵制冬奥会。 所以,想消费“冬奥会”的那些西方政客得不到他们想获得的政治利益。再进一步讲,西方政客来不来,本来也不是冬奥会成不成功的标准。推动 “外交抵制”冬奥会,注定是没有多少人喝彩的闹剧。
新京报特约撰稿人 | 徐立凡(专栏作家)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