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军区“高原戍边模范营”官兵牢记嘱托,戍守生命禁区—— “边防有我在,请祖国和人民放心” 光明日报记者 尚文超 光明日报通讯员 晏良 邬军 九月的青藏高原,寒风呼啸。西藏军区“高原戍边模范营”营区内两排整齐茂密的红柳格外引人注目。在“生命禁区”,这种植物能成活生长令人赞叹,而种活这茂密红柳的一代代高原戍边军人更值得称赞。“我们的战士就像高原红柳一样,根深深扎在高原上。”教导员尹强说。 岗巴,是“高原戍边模范营”官兵戍守的地方,藏语意为“雪山下的村庄”。诗意盎然的名字背后,是大自然为生命设下的禁区。该营驻地平均海拔4800多米,最低气温零下40℃,每年8级以上大风200多天。 边关险远,始终是统帅心头的牵挂。2016年8月,习主席签署中央军委命令,授予该营“高原戍边模范营”荣誉称号。2021年,全营官兵给习主席写信,汇报5年来工作情况,表达牢记习主席期望重托、忠诚卫国戍边的坚定信念和决心。这封情真意切的书信,从遥远的边关寄往北京。 不久,习主席回信勉励全营官兵:“强化使命担当,发扬优良传统,加强练兵备战,忠诚履行好卫国戍边职责,努力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习主席像知心人一样了解我们、鼓励我们。”重温回信,官兵们激情满怀,纷纷表示,“一切的付出,都值得。” “高原戍边模范营”官兵不断强化自己的使命——绝不把祖国的领土守小了。在毗邻营区的山坡上,每个连队都有一幅用岗巴石镶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巨幅地图,中央刻着官兵的铮铮誓言:“祖国在我心中。” 在一次率队巡逻途中,营长陈祖元在最前方探路时不慎踩破冰层、跌入冰窟,战友们刨雪破冰、生拉硬拽,才将他从冰冷的河水中拉出,只见他双手和脸部多处被冰凌划破、鲜血直流。随队军医简单包扎后建议后送,可他却坚定地说:“巡逻不到点位,就是失职!”烤干衣服后,他和战友们继续向目标艰难地跋涉。 “想到习主席在回信中称赞‘大家都是好样的’,我就干劲满满,即使条件再苦、风雪再大、环境再恶劣,也要牢记使命、干好本职,决不辜负习主席的殷切嘱托。”陈祖元说。今年以来,陈祖元带领官兵已完成巡逻执勤任务1000余次。 “一代代岗巴军人像钢钉一样扎在边关战位上,用青春、汗水甚至生命,凝聚成‘岗巴精神’,形成了初心不改、矢志强军、卫国戍边的强大磁场。”一位西藏军区领导曾这样评价岗巴营的官兵。 此话不假,在“高原戍边模范营”官兵心中,铁打的营盘是寂苦的荒原,更是梦寐的沃土。连长王旭,今年只有32岁,但这个90后连长,头顶却斑驳稀疏,完全不像90后的模样,可他很坦然:“有舍必有得嘛,守不住发际线,但能守住边防线,值得!” 一级上士赵尧戍守高原近16年,荣立三等功两次,今年退伍季,他又一次可以选择离开,但他对连长说:“只要组织需要,我就不离开岗巴营。” 生命有禁区,备战无盲区。某新型车载迫击炮列装后,炮长吕玉寒和战友铆在车炮场,仅用1个多月就全面掌握新装备各项技战术性能,总结出一套高效的操作流程,在实弹射击考核中首发命中。近年来,岗巴营在雪地步坦协同、装甲车雪地快速机动、高寒缺氧条件下保持体温体能、在雪地强光照射下的步兵炮兵精确射击等多个高原战法、保障法新课题训练上,都取得了好成绩,“刀尖子”“武状元”式的官兵不断涌现。前段时间,在西藏军区基干民兵防空分队教员选拔中,入选的5名教员全部来自岗巴营。 风雪边关路,热血写忠诚。拂晓划破天际,岗巴营一支巡逻队正向着海拔6200余米的某山口挺进……“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我用生命捍卫守护。边防有我在,请祖国和人民放心。”官兵们的铮铮誓言回荡在钢铁边防线。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09日 0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