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4日电(记者罗沙)2020年,全国法院坚持生态环境的全方位司法保护,强化事前预防性司法和事后恢复性司法的应用,严格落实绿色原则,依法妥善审理各类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案件及公益诉讼案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25.3万件。 这是最高人民法院4日发布的《中国环境资源审判(2020)》报告中透露的数据。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临萍说,人民法院去年依法严惩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犯罪行为,审结一审环境资源刑事案件3.8万件;依法追究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人的民事责任,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审结一审环境资源民事案件16.2万件。 报告还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设立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1993个,包括环境资源审判庭617个,合议庭1167个,人民法庭、巡回法庭209个,基本形成专门化的环境资源审判组织体系。 最高法同时发布的《中国环境司法发展报告(2020年)》透露,不少地方法院探索设立特殊环保法庭,保护生物多样性或专门生态系统。四川省在7个市州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专门法庭,服务于濒危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最高法还发布了10个2020年度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典型案例,包括因违法使用受控消耗臭氧层物质污染环境引发的刑事案件,因倾倒生活垃圾、废酸油渣等固体废物引发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等。最高法环资庭党务廉政专员李明义说,人民法院严厉惩治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盗掘古墓葬等犯罪行为,依法处以实刑、慎用缓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