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去年年底“更贵”的圣诞节以及火鸡、圣诞树等“节日必备品”濒临断供的情形后,不出意料,美国通胀压力又攀升了。 当地时间1月12日,美国劳工部发布最新消费者价格指数(CPI):2021年12月美国CPI同比上涨7%,创1982年6月以来****同比涨幅。 一边是疯狂的物价,另一边,一些地区民众却发现超市货架空空如也,2022年,美国高通胀能刹住车吗? 对低收入家庭“杀伤力”更大 数据显示,食品、天然气、房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成本上涨正在加剧美国普通家庭的财务压力。 疫情期间,全球商品和服务供应链受到严重干扰。一方面美国民众对汽车、家具和电器等商品需求增加。但另一方面,不堪重负的港口出现大堵塞,供应链效率进一步下滑。半导体和其他零部件供应短缺,美国的汽油价格也大幅飙升。 “物价提高直接的影响就是居民的消费支出提高,这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杀伤力’会更大。”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孝松对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表示,疫情冲击下低收入群体工薪更易被高通胀侵蚀,而高收入群体通常都有房产等抗通胀的资产。 不仅如此,民众的就业前景也会受到影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经济室主任孙立鹏对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表示,通胀上升必然让企业的投资和扩张更趋谨慎,新增就业岗位意愿减弱。加之前期疫情影响尚未消退,两个因素叠加,使民众就业机会更小。 物价为何涨不停? 分析认为,供需失衡、供应链困境、通胀预期上升、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等是推动美国物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 孙立鹏认为,从供给方看,因为疫情复燃,导致生产和供应受困。从需求方看,疫情以来美国联邦政府刺激经济措施已经消耗近6万亿美元,许多资金被用于直接给居民发放现金、提供奢侈的失业救助,在经济复苏阶段转化成了短时间内需求的释放。这两方面都推高了美国通胀。 此外,孙立鹏表示,美国产业链全球布局,目前从原材料获得、产品制造、物流运输、产品零售与分销等各个环节均遭遇了阻碍。这些均加剧了供应难度和通胀压力。 “实际上,从美国对中国挑起贸易摩擦开始,就为美国埋下了通货膨胀的伏笔和隐患。”王孝松说道,在贸易摩擦冲击之下,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征较高关税,导致进口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国家,但是其他国家的产品与中国产品相比性价比还是有较大差距,并且供应链不稳定,因此,对美国通胀产生较大压力。此外,目前东南亚国家、拉美国家等尚未真正从疫情中恢复实现复工复产,供应链仍存在较大危机。 通胀预期上升也是一大因素。孙立鹏指出,去年5月以来,不仅CPI屡屡超过5%,而且美国的工资价格也在上升,工资-价格螺旋风险正在上升。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劳动力市场趋紧形势显现,受到疫情等影响许多人不愿意重返工作岗位,劳动者工资议价能力有所提升。加之美国房价的新一轮上涨带动了房租价格上升,租金刚性支出也加剧了民众的通胀预期。 “这些正在强化通胀的自我实现。”孙立鹏说。 最后,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目前,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已经高达8.8万亿美元,其中基础货币超过6万亿美元。孙立鹏认为,美联储大水漫灌式的货币超发,也必然导致货币驱动的通胀压力。 高通胀按不住了?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1月11日曾表示,美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可能将持续至2022年年中。如果通货膨胀率继续居高不下,美联储将准备加息。 “高通胀持续到2022年年中这一判断也是不确定的,要视疫情发展而定,如果疫情持续的时间更长,通货膨胀的压力可能持续的时间也会更长。”王孝松说。 美联储下次议息会议将在3月15日至16日召开。在过去一周左右的时间里,已经有不少美联储官员发声称,他们可能会支持在3月的会议上加息。 孙立鹏认为,从鲍威尔的表态看,3月美联储将在紧缩货币政策方面有所行动,加之中期选举逼近,拜登和民主党绝对不会容忍通胀问题成为选举负担,或给美联储施加更大的压力。由此,美国通胀问题不至于失控,但更要关注美联储紧缩政策的负面溢出效应。 紧缩政策的负面溢出效应有哪些? “一旦加速加息,对于债务缠身的美国民众来说,他们的债务负担会加重。”孙立鹏表示,股票等资本市场增长前景不乐观,或使民众财富缩水。 同时,也要看到美国经济受到疫情的困扰,仍处于艰难复苏之中。如果美联储不得不采取加息等措施,将抑制投资和消费,拖累美国经济复苏。此外,提前加息也会给美国债券市场带来压力,导致债券收益率上升和价格走低,进而加剧美金融市场不确定性。 王孝松认为,美联储加息会导致企业融资困难,获得资金的成本更高,所以企业会收缩投资、收缩生产,因此会使美国刚刚复苏的步伐放缓。 通胀问题历来影响美国选情。孙立鹏认为,通胀严重相当于变相对普通民众和企业再增加一轮税收,必然引发民众不满,影响民意基础和选情。 此外,孙立鹏指出,如果为了控制通胀而加息进度过猛,在疫情再次发酵的情况下,美国经济增速或受到很大影响。如果拿不到漂亮的经济成绩单,将遭到共和党的抨击,同样对中选不利。因此,通胀及相关问题极有可能成为民主党中选的“负资产”。 |